【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我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团队精确锁定乳腺癌转移“祸首” 研究结果发表于顶级期刊《Science Advances》

日期:2019/7/9 0:00:00  来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乳腺癌是国内外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统计,目前有20%~30%I-III期患者最终会发生肿瘤远端转移,进展为晚期肿瘤,这部分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25%。因此,揭示肿瘤转移的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乳腺癌及其它肿瘤的诊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最近,我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团队在乳腺癌转移机制方面获得重大发现,首次在乳腺癌患者体内精确锁定了肿瘤远处脏器转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肿瘤细胞亚型细胞–EpCAM阳性异倍体CTCsDTCs。该项研究成果被《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进展》 (影响因子IF=12.804)收录发表。我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王红霞为通讯作者,德国慕尼黑大学Olivier Gires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我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刘啸、李军建为共同第一作者。该文同时被选为本期杂志的亮点文章。

据介绍,早期研究认为肿瘤细胞可以不同程度重演EMT,使其具更强迁移和侵袭能力,从而促进转移级联的初始步骤。本项研究颠覆了这一肿瘤转移的传统理论,表明与间充质表型细胞(MM/E)相比,以上皮细胞表型(EE/M)为主细胞亚型具有更强的转移诱导能力,且生存时间缩短。

研究团队基于大量乳腺癌动物模型及临床验证,采用血液循环肿瘤细胞CTCs/骨髓弥散肿瘤细胞DTCs分离与培养、建立相关肿瘤细胞系及肿瘤动物模型、CTCs/DTCs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与NGS测序等多种技术手段,锁定了乳腺癌远端转移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肿瘤细胞亚类:EpCAM+ 异倍体小细胞CTCsDTCs。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骨髓中检出EpCAM+异倍体小细胞DTCs可准确预测患者6个月的较差预后,如果患者体内EpCAM+异倍体小细胞DTCsDTCs总数 ≥20%,预示着患者总生存率明显降低。

我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团队近年来聚焦肿瘤转移、耐药开展系列临床转化研究,包括液体活检在肿瘤精准治疗中的应用、肿瘤微环境与精准免疫治疗、肿瘤干细胞与肿瘤耐药等,并发表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通讯员/肿瘤临床医学中心 李军建)


上一篇:

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感悟大师:我院举行首届“公济大师讲堂”

下一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医院召开2019年第三季度纪检工作例会暨纪监干事培训会

Copyrights 2005-2024 导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