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感悟大师:我院举行首届“公济大师讲堂”

日期:2019/7/9 0:00:00  来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在国家“万众创新”新浪潮,上海市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我院坚持“科创兴院”道路的新形势下, 626日,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办的“走进大师、学习大师、感悟大师”——2019年第一期公济大师讲堂顺利开讲。首届讲堂邀请了河北医科大学张英泽院士主讲,主题为《论医学创新的十大关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副院长孙晓东,以及各临床科室、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出席,全院600余名医护人员、专职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堂。

郑兴东院长在致辞中开宗明义,就何为大师、如何、为何开设大师讲堂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大师是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院士、学术大家等,通过大师讲堂邀请他们传经布道、授业解惑;举办大师讲堂是为了能零距离聆听大师教诲,通过大师的引导进一步浓厚市一的学术氛围,强化市一的创新文化,激发市一的创新活力,增强创新思维和本领,让创新成为市一人的自觉行动,让创新的基因深植市一人身体。郑兴东院长进一步指出:行万里路不如跟大师脚步,跟大师脚步不如听大师点悟,听大师点悟不如自己去领悟。举办大师讲堂就是要走进大师、崇敬大师、学习大师、感悟大师,将来立志成为大师。

张英泽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骨科学家,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4所大学的客座教授,长期致力于复杂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固定的研究,是我国骨科创新与骨折微创治疗的首倡者,是骨科创伤领军人之一,在骨科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成系列的创新发明。

张英泽院士首先提出科研工作重要的三个特性:创新性、实用性、复现性。他以国内外的创新实例,从农业灌溉技术革新,到医学重大发现,幽门螺杆菌与胃炎,青蒿素与疟疾,三氧化二砷与白血病,生长因子与伤口,这些对人类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发现,毫无例外的都来自于仔细的观察,大胆的思考与认真的实践。在张英泽院士自己的医疗工作中,他讲述了自己如何实践科学创新,从观察到思考,从借鉴到创新。张英泽院士曾借鉴AO骨骼编码的思路,对人类血管进行了编码,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标准统一的对血管进行判断鉴别的框架。他也通过对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保护膜的改造与创新,设计了带神经血管的手术切口的保护膜,并在肱骨骨折手术中得以应用,帮助术者高效准确的寻找手术位置,有效地避免了医源性损伤。在医工融合方面借鉴台球运动中的鹰眼,创建了骨科鹰眼导航系统,就是将C型臂投照位置的X线图像及光学影像同步导入鹰眼系统图像工作站,通过软件优化处理及融合,使两者精准拟合,最后在显示器上实现实时编辑操作及手术的微创化、精准化。在创新与转化方面,张英泽院士发明了仿生弹性固定物、下胫腓仿生固定装置,能够顺应关节的生物学特性,消除了传统方法存在的断钉和松动的问题,实现下胫腓联合弹性固定。

张英泽院士的发明创造深刻阐述了医学工作与创新之间的联系,这些生动的例子说明了只有长期实践的积累和沉淀,并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思考,才能迸发出创新的思维,只有将创新的思维立刻进行实验,并不断地修正、完善和实践,才能产生创新的结果。创新来源于实践,创新需要梦想,更需要实践的检验。创新要敢于借鉴、勇于实践,更要去感悟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和热情。

精彩的讲堂在热烈的讨论声中拉下帷幕。郑兴东院长总结,张英泽院士的演讲激发了市一的创新活力,浓郁了市一的创新文化,告诫了市一创新就是要学会观察,善于思考,要做真也要做精。

(通讯员/科研处 朱万)

上一篇:

我院完成本市首例5G救护车院前-院内急救演习 上车即“入院” 把急诊室“搬”上急救车

下一篇:

我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团队精确锁定乳腺癌转移“祸首” 研究结果发表于顶级期刊《Science Advances》

Copyrights 2005-2024 导医网 版权所有